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七章 宇航科技研究院(2 / 2)


“俄罗斯现在没钱,而且没有载人登月的经验。nasa虽然有,但那是以前不计成本的结果,日本人的那艘小飞船能干什么?我们可以慢慢积累经验,这次金融危机会持续多久,还不清楚。”

“小飞船?”李庄闻言很是无语,按照俄罗斯人心目中的标准,日本人的大型飞船确实是小飞船。

日本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平稳,实力雄厚,jsa六月从鹿儿岛航天中心发射了一艘大型的登月飞船,将机器人送到月球上,并象征性地建了一个微型工厂。媒体爆炒了一个多月,评论家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大航天时代即将开始。

仿佛响应媒体的呼唤,各航天大国都有新的航天计划,连-sa都像模像样地造了一个,但经费显然是不够的。

“月初rsa的人过来拜访,说要我们资金援助月球基地计划,把我吓了一跳,你知道他们要多少吗?”李庄想想这事就觉得不可思议。

“多少?我们去年给过他们五十亿美元的援助,难不成他们这次要五百亿?”安德列夫现在张口闭口就是“我们”,相比之下,有些华人员工的认同度还比较低。

“哈哈,三千亿美元,说建好月球基地至少要这个数,还是大量使用施工机器人的情况下,我都被他们吓着了。”

“不会吧?亏他们想得出来,我们这里又不是金库。”安德列夫满脸的不敢相信。

“确实是这样,俄罗斯现在经济不算好。rsa的登月计划我们的实际援助远不止五十亿美元,光年初发射的大型飞船,我们就提供了聚光太阳能电池、高级机器人和大量的轻质纳米合金材料,不包括技术支持,估计加起来超过一百亿美元。”

安德列夫是交换计划的标的之一,这个大汉的身价惊人,他对联合技术公司和rsa的合作项目非常了解。

电池科技的进步让俄罗斯重创,国内情况不是很好,依靠卖能源和原材料发展起来的他们,收入锐减。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他们的粮食无法自给自足。联合技术公司给他们的月球基地计划提供了大量资金,也从他们那里交换了不少技术资料。该国宇航方面的一些人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公司,宇航科技研究院因此有了一些熟手。

华夏是不用指望,小日本的保密同样厉害,但其他国家宇航方面的人才不少。这一年来移民澳洲的人才来自于不同的国家,科技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有人带路,事情就好办,人事部很快就找到四千多人,搭起了宇航科技研究院的框架,但大部分人要么是菜鸟,要么就是纯玩理论的。

前沿研究的高手总是有的,宇航动力研究所进度最快,离子发动机实验室、化学发动机实验室、激光推进实验室和动力理论研究项目组等,涵盖了所有尖端的宇航动力科技研究。

“反物质动力我们也要研究?我看到动力理论研究项目组在搞这个,这块现在很科幻。”安德列夫打断了李庄的沉思。

地球的宇航技术发展程度并不高,但宇航科学理论已经远远走在前面,如近光速飞船、超光速推进、虫洞、飞船防护理论、反物质动力等等,只是受限于现有技术水平,没法实现,而导致这些近乎玄幻。

“这是未来的方向,我之所以建超级粒子研究中心,就是为高级动力做准备,你不要以为我钱多得发慌。”

安德列夫笑道:“哈哈,难说,你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没有之一。”自从《大公司规模限制法案》通过,媒体便开始估算李庄的身家,说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有钱的富豪,并批评他的品味,因为这家伙邋遢的风格从没有变过,丽莎只能管到帮他买衣服。

“谁能知道?事实上连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安德列夫想想公司的结构,都不知道该赞同还是提出疑问。法案的限制虽然很严,但对于联合技术公司来说并不难解决,华人的发散性思维善于钻漏洞。

为了一劳永逸,管理层正在筹划变更现有体系,将下属的各集团独立注册,换汤不换药的本事还是有的。在调整未完成之前,则是通过一些不怎么厚道的方式来解决营业收入过大的麻烦,比如将大部分研究员的薪水和分红支出算到要求提供技术支持的澳洲本土企业上,这样可以减少公司的营业额,纯利润再投到研究上。

“嘟嘟嘟,嘟嘟嘟”的声音响起,安德列夫无语,计算机专家的手机铃声一向很有特色。

“哈喽,汤姆,什么事?”

电话那边传来汤姆猫的语无伦次,“丹尼尔,我做父亲了,把礼物准备好!”

“我有事先走了,你忙。”李庄和安德列夫告别,准备去找托马斯。这家伙来公司不久和沙漠改造实验室一位来自墨西哥的研究员的妹妹好上了,去年七月份结的婚。

这边离双威市第一医院有点距离,李庄赶到时,发现走廊里站满了人,他在人群中意外地发现了理论物理研究院的来客。

“泽维尔,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