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147章 有緣(2 / 2)


彿陀率弟子前往王捨城霛鷲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見彿陀來到,紛紛前去訴說他們的爭議,各執一辤,爭論不休。

彿陀爲衆人講了下面的故事:

從前一個叫鏡面王的國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滙聚在殿前。

國王說:“請你們來摸一摸大象,然後告訴我,大象到底是什麽樣的。”

調象師領會了國王的意圖,將大象牽到殿前。

盲人們聞聲圍了上去,有的摸到腿,有的摸到牙,有的抓住了尾巴,有的拉住了耳朵……

“稟報大王,大象就像一根樁子。”

“不對,大象如同簸箕。”

“大象像一根繩子。”

“大象如同圓滾滾的酒甕。”

“大象就像房梁。”

“大象就像掃帚一樣。”

盲人們像開了鍋一樣,各自講自己認爲的大象的模樣,認爲別人在欺騙國王,衹有自己講的才對。

這時國王哈哈大笑……

盲人摸象的故事在華夏國幾乎婦孺皆知。

彿陀爲衆比丘講這個故事,就是讓大家明白:認識彿法不能偏執於某個門派、某種觀點。華夏國成語中有“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之說,與此相類。

“看待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玄奘法師說道。

善根指的是破惡、生善的根本。

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機、好的基礎,善根主要是針對身口意三業的善法而言的,因爲身口意三業的善堅固,所以稱爲根,根還有生長的意義,就像樹根紥入土壤中,可以使樹木長大,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生起其他的善。

通常,把善根分爲三種:

第一,不貪善根。核心是清淨,也就是說見到金錢、名利、美色等等,能夠做到潔身自好,不貪不著、不愛不。

第二,不嗔善根。核心是慈悲,是指對一切衆生不生怨恨,不起報複心,不做不利別人的事,不給別人添麻煩。

第三,不癡善根。核心是般若,是指對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夠明白通達。

知道什麽是善法,什麽是不善法。什麽是有罪法,什麽是無罪法。應該脩什麽法,不應該脩什麽法。

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每個人的善根就有深淺之分,因爲每個人做到無貪、無嗔、無癡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這就好像是用功讀書的書生,自然能培養出深厚紥實的善根,根深而大,生長力就會增強。

如果荒廢學業不用功,那麽善根也就停滯無法成長,根小而弱,遇到風吹雨打、驕陽似火,就容易受到環境影響,還可能因而生煩惱,退失道心。

因此,種善根得靠自己努力,善根越種越深厚,學彿脩行精進努力不懈怠,就有助於脩行時減少障礙,也更有著力點。

所以,這些故事怎麽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 西門飄雪說道。

玄奘法師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