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章(1 / 2)





  一片死寂。

  良久之后,不知是哪个反应快的先道了一声“贵姬娘娘万安”,众人才稀稀拉拉地行下礼去。陈清澜犹是迟疑了一瞬,终于也附身见礼。

  晏然冷视众人须臾,才又开了口:“行了,都免了。婉然,你带人去给陈姑娘换个屋子。”

  婉然一福,言了声“诺”,方领了两个宫女从月门出去。刚礼毕起身的陈清澜面色一白,几乎想要拦住她们。只恨自己怎么这么没防心,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听了同来的家人子的话,闹到了尚仪这里。不过好在,既是答应了换房间,好歹是没打算让她走。

  “本宫跟各位说句明话,陛下将此事交予本宫时便曾说过,如有不守礼不懂事的,本宫可以自行打发出去。故而毓秀宫中的事,本宫禀给两位太后那是以两位太后为尊;但即便不禀,也不逾矩。这两个多月,各位姑娘好好学规矩便是,若在殿选时或是入宫后闹出什么差错,就不是打发出宫那么简单了。”

  众人忙不迭地齐声应“诺”,又不敢再多留地再次行礼告退。心思重些的不禁担忧起来,既然眼前这位便是宫中嫔妃,谁知她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前程先将新家人子中出类拔萃的寻个错处发落出去?

  晏然心知此时必有人担心自己擅动职权,却无心就此作出解释。纵使宏晅有言在先,可宫中行事皆有载可查,她动辄把人赶走,不一定要留下怎样的口舌。目下她只求这两个月别闹出什么大错便好,若真有要发落出宫的,她必定还是要先请示帝太后的意思。

  除却教习礼仪,此番她还有个必须要见的人。从那个名字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就惊得怔住了。

  正文96

  三月十五,各处送入宫中的上家人子皆到齐了。教习礼数不是难事,可家人子间的明争暗斗却委实瞧着伤神。三年前我只是尚仪,但尚有作宫正的怡然相助;今年可好,怡然随圣驾去了泰山落得清闲,我一个人在毓秀宫应付百十来号家人子。

  对此,婉然只有一句话:“让怡然姐姐请吃饭,我要那道鸽子汤,还有豌豆黄和红小豆糕,她若愿意再做一份杏仁豆腐是最好的了。”

  她喜滋滋地说着,我放下名册想了想,淡淡补了一句:“还要加一份豆沙奶卷才行。”

  尚仪局有一位司籍、一位司宾和十二名女史和我一起负责教习,自两日前立威后,后到的家人子也都听说了那事,见了女官们都毕恭毕敬不敢再造次,哪怕是大世家的女儿。

  方家送来的四人有一人已然落选,余下三人还算安分,各有所长,宏晅大概至少也要留下一个。除此之外,那日闹事的陈清澜算得出挑,桓州巡抚的女儿苏燕回性子温婉贤淑,还有一越辽献进来的富商之女沐雨薇,长相算是很美了,比起岳凌夏也不差多少。

  次日是头一天的礼数学习,上百人端坐在毓秀宫正殿里却鸦雀无声,听着女史告诉她们后宫品秩、称呼规矩、如何见礼,又对各项礼数一一进行练习。这些事,我们进宫久了做得惯了便不在意,家人子中的贵女们亦习以为常,占了半数的各处小官小吏家的女儿练了两个时辰便有些吃不消,个个面露苦色又碍着规矩不敢说,一个个气息不稳,稽首起身时都显得艰难不已。

  尚仪局的司籍女官许氏颇为严厉,当初我任尚仪时年纪尚轻,很多事情一时压不住,多亏了她在旁帮忙。此时她见后排的十几人疲惫之下脚下愈加乱了,不禁神色愈暗,倒没发作,只声音沉沉地道了一句:“最后两排的家人子,上前来给贵姬娘娘见礼。”

  一排五人,共十人,俱是一副惴惴神情,走上前来怯怯地望着我,显是希望我开句口把这礼免了。但见我始终品着茶不说话,也只好规规矩矩地依言行下礼去。

  礼毕无碍,只有一人在起身时不小心踩了裙摆,脚下一个趔趄倒也没摔着,微蹙着眉垂首站着。

  我睨着她嗔笑道:“这满脸不高兴的样子。不是本宫为难你们,这些礼数,殿选的时候半点错不得。”

  她咬一咬唇,小声地埋怨道:“那也不必练上这么多遍……这些个规矩,我们在家也是学过的,能出什么岔子?”

  “说得倒像本宫有意刁难。”我目光从她面上移开,淡淡瞟过面前众人,“这些规矩,一则殿选时若有幸被问话,要向陛下、皇太后、帝太后、皇后娘娘、琳孝妃娘娘……兴许还有肃悦大长公主依次见礼;二来,若选不上却留作宫中女官,逢了人要见礼的地方多了去了。这才练了多久就嫌累了?日后出了错被罚的时候才有你们后悔的。”

  几人都屏了息不敢言语,我朗声道:“都歇一歇吧,一会儿直接用晚膳去,晚上也各自在房中练习就是。”言罢重新看向方才说话那人,微微笑说,“你晚膳后来本宫房里一趟。”

  她面色一白。

  晚膳后我与婉然都寻了针线来绣帕子,我绣得快些,她就找着茬儿地给我捣乱,直弄得我拍案而起要和她打一架,忽听门外有人扣了扣门,声音怯怯地传来:“宁贵姬娘娘……小女芷寒。”

  婉然敛去笑容犹瞪了我一眼,将绣活收起,规规矩矩地去开门,向来人一福:“姑娘安。”

  芷寒在门边向她回了一福,才步入卧房向我施礼,一字一句尽显忐忑:“宁贵姬娘娘……万福金安。”

  婉然识趣地阖上门去备茶,我向芷寒点了一点头:“来坐。”

  芷寒漆案对面落座,怕得直连头也不敢抬,我似是无意地问她:“本宫看了尚仪局呈来的名册,令尊姓白,你为何姓晏?”

  她仍低着头,双手不安地绞着腰上系带,道:“小女自幼家中落罪,本是落入奴籍的,后来得父亲旧友相助脱籍,被人收养,养父姓白。”

  我闻言唏嘘一叹,带了几许悲意问她:“倒是可怜,你养父母待你如何?”

  她点点头:“很好,视如己出。”说着却是眼眶一红,用手背一擦眼泪道,“小女失仪。可父母不久前皆患病亡故,求娘娘不要问了。”

  我一愣,忙道:“是本宫不是了,本也不该问这些……”我迟疑良久,才试着问她,“那……姑娘又为何进宫?”

  “我长姐在宫里。”她眸子微微亮了些,抿唇道,“我能找到的亲人大概只有她一个了。”

  竟是为此而来。我突然发现我先前想了那样多的话,竟都不便说出了,千言万语都压在了心里,只得认认真真地凝睇着她,一字字地向她道出:“本宫本名……芷宸,前御史大夫晏广越嫡出长女。”

  她陡然愕住,怔怔地望着我,那样地不可置信。滞了良久,才半信半疑地唤了一声:“长姐?”

  晏芷寒,我十一年未见的庶妹。她小我两年,晏家落罪那年才五岁,也难怪她一时认不出我,我亦是看了名册和画像才相信是她。

  “长姐你……”她不可置信地打量我一番,又是想哭又是想笑,“你竟是……宁贵姬?”

  我浅一颌首,苦苦笑道:“是。跟随陛下多年,三年前得封琼章。”

  她仍是惊讶未定,起身坐到我身旁,拉着我的衣袖问我:“那长姐还认不认我了?姐姐见过兄长和小妹么?”

  “若是不想认你这个妹妹,干什么叫你来?”我取出帕子给她擦着眼泪,无奈叹道,“始终没有兄长和芷容的音讯。我在宫里,也实在难以得知什么……”

  她和我明显有些生分,听我这样说,也不再追问,静默地坐着不语。

  婉然端了茶来呈给我们,我浅饮了一口,抬手抚上她犹挂着泪痕的脸颊道:“芷寒,你不该进宫参选。”

  她一讶,看了看我:“陛下待长姐不好么?”

  “好,陛下待我很好。”我望着眼前这张与我有两三分像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但……后宫不是你想的那样,不是陛下待你好便可以的。等陛下回来,我求他给你找个好人家嫁了吧,去做别人的妻子,不是谁妾室中的一个。”

  “我不要!”她拒绝得干脆果断,让我一愣,她脆生生道,“我此番就是要来找长姐的,此生除却与家人团聚也没旁的所求了。”

  我有些哭笑不得,温言劝道:“你嫁出去,也是外命妇,仍能和长姐见面的。”

  她认真想了一想,反问我:“长姐在宫里过得如何?”

  我肃然答说:“坦白说,事事小心、处处谨慎、步步为营。”

  “那我就进宫帮长姐!”她说得斩钉截铁,无丝毫退让之意,“我来,就是打定了必要进宫的主意。我也猜到若是殿选前得见长姐,长姐必定会出言劝我,可芷寒当真心意已决,长姐不必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