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章北京二中(1)





  “贱民制度是新共和国的临时性制度,是2107年大灾难发生以来,最符合国家情势和人民意愿的制度。贱民阶级必须严格遵照《贱民条例》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贱民制度。贱民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并消除贱民阶级。”

  ——《贱民条例》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萧骥桓在孤教所监护人代表和学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签署了入学协议,姓名被教务处录入系统后,他被安置在学校的宿舍里。

  “书记已经帮你交齐了两年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和学杂费。”

  何主任是李书记的秘书,他把校园卡和学生证交到萧骥桓手上。

  “校园卡里有你这两年的伙食费,省着点用。两年后会有一场学业水平测试,你应该明白它的重要性。加油,孩子。”何主任摸了摸萧骥桓的头,微笑着背手走出了宿舍。

  虽然自始至终没有见到自己的恩人,但萧骥桓在这些大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首都的大人们倒不像吴州孤教所的人那样放肆、冷漠,他们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暂可以称之为谦和、稳重。

  宿舍的地是瓷砖铺成的,结白的墙面,带有日光灯的天花板,宿舍有自己的阳台和卫生间,这一切都是萧骥桓做梦也不敢想的。

  宿舍只有上铺,每个人的床位下面有独属于自己的书桌,萧骥桓缓缓坐下,呼吸着畅快的空气。

  这里是北京二中的新校区,比起孤教所,这里的政务楼和教学楼显得那么巍峨,操场有绿茵、有跑道,食堂外有篮球场,唯独没有学生。

  他感到疑惑,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是没有暑假的。

  他比其他的同龄人少读一年高中,甚至可以说少上了十年正规的课程,对于理科科目更是一窍不通,其特殊的身份又给他的学习生涯雪上加霜。

  万幸的是,这些事他都心知肚明,所以在暑假结束前的一个月里,他必须要先熟悉环境,摸清生存之道。

  首先,萧骥桓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必须在学校未开学、食堂未开放的情况下填饱肚子。好在虽然食堂和图书馆都关闭了,学校的操场上仍然有很多大人们在踢球,他们告诉萧骥衡,校园卡除了可以在学校的食堂里吃饭以外,还可以去标注有“人民食堂”字样的饭馆里使用,不过会增收百分之十的税。

  萧骥桓不明白什么是“税”,只是隐隐感到这会花费更多的钱。最后,他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窝窝头,因为用糠和粟做成的窝窝头最便宜。

  第二件事就是去市立图书馆里借书学习。萧骥衡通过读书了解到:这个国家里的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国家,所有机构都是国家机构,所有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所有个体户都是国家授权的个体户。即使当今的科技水平没有太大倒退,但生产资料和基础建设仍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因此,森严的等级制度应运而生,它维护着国家的运作和社会的秩序。不过等级制度只是少数人暂时性的牺牲,只要平稳过渡到下个世纪中叶,生产力完全恢复,等级制度便会自然解体。

  萧骥衡还自学了小学数学和一些基本的初中数学,到了初中的难度他就不怎么看得懂了,虽然现在的学习难度已经远远低于上个世纪,但毫无基础的萧骥衡根本理解不了函数、方程的概念,更别提做题目了。好在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外语课程,太阳的异常活动渐渐停止,但剧烈的地磁反应还需要人类慢慢地消化,国家之间的联系已经不是寻常人可以接触到的了。

  除了吃饭和学习之外,萧骥衡还坐公交车游览了北京的各个古迹,比如旧共和国体育馆“鸟巢”和电视台遗址“半条棉裤”等等。地壳运动摧毁了北京庞大的地下铁路运输系统,大地震让大部分二十一世纪前的古建筑荡然无存。

  萧骥衡亲眼看到了那些曾经只有在书里才能见到的东西,但比起宏大的建筑,更震撼人心的是街头巷尾人们对贱民的随意欺侮。

  贱民只能穿一条棕灰色的麻布衣,脖子上带着永远摘不下来的颈环,低等贱民更是连站立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跪在地上爬行。他们可以在街上随意大小便,然后由另一批贱民负责清理这些排泄物,老百姓不以为意,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贱民只当作是动物。

  城郊的垃圾站是贱民们的聚集地,他们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劳作后,会来这里寻找食物和晚上取暖的蔽体之物。

  这个时候萧骥桓才注意到,原来北京的天空是灰色的。

  堆得满满的垃圾山上,有无数的老鼠和蟑螂在贱民的尸体上狂欢。老鼠和蟑螂是非常神奇的,它们就像贱民一样,是永远无法被解放或消灭的物种。